BCI | 2023年3月
2011年9月至今,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李伟及研究团队每月都会固定执行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长江商学院历年以来校友企业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询问其对企业未来短期经营状况的预期,然后搜集问卷并计算相关的指数。
这个指数被称为长江商学院BCI(Business Conditions Index,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简称BCI),以期为中国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态势提供参考。
2023年3月最新BCI指数于近日发布。3月BCI达58.9,比上月的57.6有小幅上升,这是自2022年11月以来,BCI连续5个月上升。
李伟教授表示,BCI本月接近60,说明受调查企业对6个月内的发展趋势持相对乐观态度,且信心持续向好。
李伟教授同时指出,本月企业库存前瞻指数是41.5,较上月有明显滑落。库存前瞻指数下滑折射企业高库存现状,这需要重视。
作者 | 李伟
来源 | 财新网
近日,长江商学院公布2023年3月“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CKGSB Business Conditions Index,下称BCI),本月指数达58.9,比上月的57.6有小幅上升(图表1)。
自2022年11月以来,BCI已实现连续5个月上升,并于本月接近60,说明受调查企业对6个月内的发展趋势持相对乐观态度,且信心持续向好。
图表1
资料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经济大数据研究中心。
长江商学院BCI是由4个分指数以算术平均的方式构成,这4个分指数分别为企业销售前瞻指数、企业利润前瞻指数、企业融资环境指数和企业库存前瞻指数。
这4个分指数中有3个为前瞻指数,只有融资环境指数衡量的是当下的状况,下面我们来看2023年3月这四个分指数的表现:
本月这四个分指数出现了三升一降的局面。
企业销售前瞻指数本月出现小幅上升,由上月的73.1升至了本月的75.7(图表2)。
利润前瞻指数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升,本月指数为64.2,上月为58.7(图表3)。
企业融资环境指数本月出现了小幅上扬,上月为54.3,本月为55.3(图表4)。本月的企业融资环境指数依然保持在50以上。
本月企业库存前瞻指数是41.5,上月该指数为45.1,其是本月唯一一个下滑的分指数,也是本月分指数中唯一仍低于50的(图表5)。
图表2
资料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经济大数据研究中心。
图表3
资料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经济大数据研究中心。
图表4
资料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经济大数据研究中心。
图表5
资料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经济大数据研究中心。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销售、利润、融资和库存这四个分指数的具体含义。
简单来说,前三个分指数上升的时候意味着状况好转,下滑的时候意味着状况恶化,库存前瞻指数上升意味着库存减少,而下滑意味着库存增加。
除了BCI之外,我们还在问卷中询问了企业对成本、价格、投资和招工情况的预期,并由此形成了以下与BCI并列的指数。
成本端指数方面:
本月企业用工成本前瞻指数出现了小幅上涨,上月该指数为73.7,本月为78.0。
企业总成本前瞻指数本月出现了小幅下滑,上月为77.3,本月为76.1。
用工成本前瞻指数上升意味着更多企业预期未来6个月的总用工成本将上升,企业总成本前瞻指数也是这样。
这里要注意的是,企业成本端的指数上升未必是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的体现。当经济向好的时候,企业的产量或销售额提升,在生产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和物,这可能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好转。
只有当生产单位产量或销售额的成本上升时,这才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恶化。具体数据参见图表6和图表7。
图表6
资料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经济大数据研究中心。
图表7
资料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经济大数据研究中心。
价格端指数方面:
消费品价格前瞻指数本月出现了明显上升,上月的指数为51.7,本月为58.6(图表8)。
中间品价格前瞻指数本月出现了微幅上升,上月的数字为44.2,本月为44.9(图表9)。
图表8
资料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经济大数据研究中心。
图表9
资料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经济大数据研究中心。
投资和招工前瞻指数方面:
自我们开始进行调查以来,投资前瞻指数和招工前瞻指数长期都保持在高位,但之前这两个指标也一度表现疲软。
本月这两个指标都出现了上升,由于中国经济主要是以投资驱动的,而且投资与招工有着很强的联系,因此目前的局面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好转。
另外,投资前瞻指数上升意味着更多的企业预期未来6个月的投资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会上升,而企业招工前瞻指数的上升意味着企业预期未来6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会招聘更多的员工。换句话说,这两个指标表达的是企业是否有扩张的预期。
投资前瞻指数本月出现了小幅上升,本月为65.2,上月为63.0(图表10);
招工前瞻指数出现了明显上升,本月为66.1,上月为61.6(图表11)。
图表10
资料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经济大数据研究中心。
图表11
资料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经济大数据研究中心。
最后,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一个关于企业竞争力的问题,就是问企业在其所在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是在平均水平以上还是以下,或者持平。
根据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制作了企业竞争力指数,该指数越高,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就越高。
问卷搜集的答案表明大多数样本企业在其行业中都属于佼佼者(图表12)。这也就是说,我们的样本企业是一群相对优秀的民营中小企业。
图表12
资料来源: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与经济大数据研究中心。
库存前瞻指数下滑折射企业高库存现状
从BCI来看,中国经济目前已出现了明显反弹,但库存前瞻指数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值得重视。
企业库存前瞻指数的下滑意味着企业的库存增加,库存的增加并不能简单的表示企业运营状况在恶化,因为有时企业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大额订单,也会主动去增加库存。
只有当企业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资金长时间无法回笼的时候,库存的上升才意味着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
结合当下背景来看,笔者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近期的几个现象需要关注:
首先,目前汽车市场出现了激烈的价格战,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就是高库存,其中一些库存较高的企业打响了降价的第一枪,其他企业不得不跟进。
不论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卷入,最后的结果就是以价促量,消费者获得了实惠,市场得以出清。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目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其次,电子产品销售数据下滑。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智能手机,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简称IDC)的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07亿部,2021年该数据为13.4亿部,2022年的出货量同比下滑9.9%。与销售低迷相伴而来的是库存的增加。
以小米手机为例,根据媒体2023年2月的报道,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表示,小米手机库存(终端与零组件的总和)约4000到5000万部,高达12到16周,与健康水位的6周库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第三,房地产市场有待回暖。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上下游的牵连甚广,房地产的状况直接牵动着土地市场的状况。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22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6854亿元,比上年下降23.3%。2022年,政府出台各项政策促进房地产发展。
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已开始企稳,但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一个组成部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还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中。
3月21日,易居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百城住宅库存报告》显示,51个月来全国100个城市库存规模首次出现同比下降,但库存规模的绝对数量仍位于高位。
其中,一线、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新建住宅的存量与月销售额的比值,表示住宅的相对库存状况)分别为13.2、17.9和21.5个月。
这意味着在不建新房的情况下,三、四线城市要消化掉现有的新建住宅需要近两年的时间。
实际上,中国经济中目前的高库存状况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有几种含义:
一是外需乏力,这从出口逐渐冷却的数字可以清晰看到。
二是中国短期内出现高通胀的可能性不大,这与发达国家目前通胀高企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应对通胀,发达国家普遍在加息,大部分资产的收益率都在上升,但中国需要的是降息。
假如中国的资本账户管制存在不完善,则需要警惕资本外流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尽快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并让人民币在市场的力量下(非政府调控)贬值。事实上,政府应该趁此机会让人民币汇率尽早实现市场化,将货币政策自主权释放出来。
三是受疫情和房地产市场影响,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受到一定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对收入支配的第一反应不是消费和投资,而是去还债,因此我们看到许多居民正在提前偿还按揭贷款。
需要钱也敢借钱的相关方,例如地方政府,其债务负担已经很大,银行不愿意再大举向其放贷。银行希望放贷的对象却又在提前还贷,由此可见,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正在减弱。
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恐怕不是简单的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而是结构改革,激发市场的活力,为下一轮经济增长铺平道路。
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转载需获授权。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长江商学院